当你看到一个身价上亿的人,你会想了解什么?
昨天,我有幸见到了一位行业大佬。谈不上什么特别的机缘巧合,就是正常的业务交流。但这次对话却给了我深刻的启发,关于商业模式的选择,关于价值观的坚守。
第一印象总是最鲜明的。这位大佬不是那种你想象中趾高气昂的富豪形象——谦逊,低调,眼神中透着对行业的洞察,一口一个”弟弟”,情绪价值拉满。
身家上亿的人,确实不一样。他们看待问题的角度,思考问题的深度,都与普通人有着明显差异。
当我分享完我们的项目和模式后,他眼中闪过一丝认可:”这个模式很有意思,有持续爆发的潜力。”
但随后的对话,却揭示了我们在目标人群上的根本性分歧。
中老年人:最容易变现的流量金矿?
这位大佬坦言,他们的所有玩法逻辑都是围绕中老年人设计的。
原因?他直接了当:”中老年人有钱,易相信人,易付费。”
数据也确实支持他的观点:他们团队每天几万流量,当天就能转化10%成为付费用户。投入产出比1:3,投入几十万广告费,半个月后就能收获上百万回报。
这是一个标准的”快进快出”模式。
“那剩下90%的流量呢?”我忍不住问道。
“没机会开发了,一般上课后,这个微信号就死了。”他很坦然地回答。
这让我感到可惜。每天投入几十万获取的流量,90%都被直接浪费?从商业效率的角度看,这简直是极大的资源浪费!
更让我思考的是,即使是那10%转化的用户,似乎也没有获得应有的价值。”这些客户我们也不能用,因为完全没有交付基本,只要一拉群就会炸锅,大量负反馈。”大佬如实说。
在我看来,这就像是一次性使用的流量转化生意——获取流量,快速变现,然后抛弃。下一批客户,重复同样的过程。
为什么这种模式能持续存在?
因为它巧妙地利用了人性的弱点。
现在市面上大多数机构的项目,都是围绕人性设计的——想要赚钱的人永远存在,想要不劳而获的人更多,想要通过别人不知道的风口黑科技起飞的人更是数不胜数。
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这类项目容易爆发,可以快速赚钱。利用人们对财富的渴望,对捷径的追求,对”内幕消息”的迷恋,确实是一条快速赚钱的路。
但问题是——当你把客户当韭菜收割,你能收割多久?赚到的这个钱是否可以守住?是否会有一天全部吐出去?
这次对话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理念:如果产品全部人都适用,那就意味着所有人都不适用。
这是所有创业者都需要思考的问题。你的产品或服务,到底是为谁设计的?
我们选择的人群,恰恰是这位大佬避开的人群——有心智、有判断力、追求真实价值的群体。
这可能意味着更慢的增长,更低的转化率,但我相信这是构建可持续业务的唯一路径。
经过这次对话,我想分享几个判断副业培训是否值得信任的简单方法:
他们是否允许你与其他学员交流? 如果一个项目真的有效,为什么不让学员之间互相验证呢?
他们是否宣称”55岁以上也能干”? 这通常是针对中老年人的营销话术,暗示不需要什么专业技能。
他们是否过度强调”躺赚”、”挂机”、”风口项目”? 商业世界中没有真正的躺赚,只有价值交换。
他们的课程定价模式是什么样的? 几千元的课程往往是情绪营销的产物,真正的价值可能并不匹配。
记住一个简单的道理:如果真有那么好的项目,天底下就不会有穷人了。如果真是那么好的生意,就不需要到处宣传了!
与这位大佬的对话让我重新审视我们的商业模式和价值观。
快钱与长期价值,似乎永远是一个难以调和的矛盾。作为创业者,我们每天都在面临这样的选择。
短期来看,”割韭菜”模式确实能带来更快的增长和更高的回报。但长期来看,只有真正为用户创造价值的模式才能持续发展。
这不仅是商业战略的选择,更是价值观的体现。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?你想创造什么样的企业?你想在这个世界上留下什么样的印记?
这些问题值得每一个创业者深思。
没有回复内容